



序
50 years of
法師稟承 上斌下宗大和尚,法脈源襲臨濟七塔寺派,即淨土宗四十二世。法師常勉弟子與信眾,謂「因果難酬量,修持當起勇猛精進心。」言下如是,則見法師每於清晨三時起床課誦修持,易數十年,終不中輟,其修持之勤,即使年邁體恙,仍自堅持,此是為出家弟子身教耶?是道風使然耶?均在在令人欽敬。
通法寺座落高雄縣仁武鄉,開山住持 上善下嚴法師道風澹泊,歷十六寒暑,克難邁進,始完成叢林建築,期間備嚐艱辛,但道心精進無懈無怠,隨緣宏法度眾數十載,信眾普霑法益薰陶,道風宗風,堪稍表裏一致,清淨挺然。
法師性不攀緣,尤憫出家比丘從事懺事度生,告誡寺眾清淨身心,勤於修持,才是要務,其言教忽聽平平,審而思惟,則知法師教人淨化人格,念念返觀自照,己則以身作則,集言教身教契合,用心誠為良苦。
法師年高,憶念此生投注通法寺住持寺務,開山擘建巍峨叢林,感念佛菩薩應化被佑,口述過程,其中佛菩薩應化神蹟,仍如實撰記,但惟恐起惑眾之議,特囑佛門深信,切勿懸心應化枝節,免掉染著。是為之序。


原夫 佛度生,生受化,其間難易淺深,總在於緣。緣之所在,恩德弘深;種種教啟,能令歡喜信入、能令觸動宿種、能令魔障難遮、能令體性開發也。

本寺緣弘法利生之大雄寶殿、兩側僧寮,年湮代遠,
已達一甲子;建築早已老舊破損而殆庶幾乎矣。
又逢近年源源連夜雨,各殿堂雨水泫沄而潲進,處處裂痕與漏水,泙泬可聽。
歷經多次修葺,蓋難以挽回,遂致榱棟有覆壓之懼,佛像有傾塌之慮,藏經有浸水之患。
嗟乎!天災重創,將恩師 上善下嚴師父多年來剖心瀝血,夜以繼日,不眠不休,悉心所創建之通法寺淨業道場,其整體建築結構造成嚴重狂損。
迄今,不殘之處, 所存無幾;故四眾安全瀕危,殊甚堪憂也哉。
煌智幾經考量,四恩難報,顧及信眾禮佛共修安全,誠應曲突徙薪也。
然 不慧身闇庠序,口拙暄涼,濫廁僧倫,而又綆短汲深。
既適逢此緣,為令眾生得四益故;是則弗揣簡陋,發意重建,遞進而為。惟願見聞者,發大菩提,共結淨緣,同登蓮邦,是以緣起重建之由耳。

通法寺重建後全區圖
佛曆二五六二年 民國一○七年 歲次戊戌
桂月十五日念佛鄉慚愧僧煌智於嶺口關房拙筆撰
50 years of


佛法難聞,今已聞;人身難得、今已得;今生若不向此身度,更待何生度此身。
十方如來,憐念眾生,示成正覺,隨機演教,雖有大小權實之異,要皆為令眾生,開示悟入,佛之知見,究竟成佛而已。
然 末世眾生,業障深重,智淺福薄,知識難遇,未能直下暢佛度生之本懷,於是特開普度一切眾生,當生成就之淨土法門。
經云:若眾生心,憶佛念佛,現前當來,必定見佛,去佛不遠,不假方便,自得心開。因此欲弘佛法於今日,必須提倡淨土(心淨則國土淨)。
『然燈山』者,發光照明之意,乃是提供十方眾生專修淨土、專弘土,落實佛之教化「將此深心奉塵剎」之組織。
恩師 上善下嚴法師有感於眾生不循所常,遂諸生滅,由是生生雜染流轉,障難之多,能敵須彌、能深巨海、能障聖道,遂出家修行,倡導成立此一組織,提供眾生殊勝助緣。
然 人生苦短,環境無常,因此『弘法、教育、傳戒、施藥』則為此組織主要之宗旨,深望此一組織能並遍推展至全球各處,並利人天。願諸大善知識,皆能普行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、守於真常,則常光現前,根、塵、識心應時銷落,爾後三世因果自明,六道輪迴自離,一真即現,最後讚淨土超勝,並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,求願往生,花開見佛,圓成道果,誓志宣化,普令群萌,破迷開悟,同歸淨域,離苦得樂,誠為『上合十方諸佛,本妙覺心,與佛如來,同一慈力。下合十方一切,六道眾生,與諸眾生,同一悲仰。』是為本山建立之唯一理想目的。
然燈同修,以《佛說阿彌陀經》為必修所主,日常功課依《自修略儀》,一向專念阿彌陀佛,不疑慮、不間斷、不夾雜,求生淨土,廣度有情,上報四恩,下濟三苦,是誠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大事因緣也,敢不寶此際遇。以此偈文,願我緇素同修共勉之!
民國100年梅月釋迦牟尼佛聖誕日沙門 煌智 撰

購買供養袈裟地緣起
蓋聞 佛地、心地、眾生地,地地皆福田功德也。
《法華經》云:「若人發心起塔、建寺、造像,如是諸人等,如見無數佛,自成無上道,廣度無數眾。」
本寺創建至今已60餘年,其建築,早已老舊破損且漏水甚鉅。慚愧僧 煌智很希望能將具有「歷史地位」的大雄寶殿重建使佛寺建築文化之紋理保留下來。
因為重建的關係,致使需要有另一地,既可提供十方信眾進出本寺之車輛停放,又能具備弘法、教育、傳戒、施藥行善之功能用地。多年來尋尋覓覓,行跡從未歇停;是佛菩薩的護念,抑或因緣的具足,臨本寺旁的地,於此同時也願意讓售。「千金難買毗鄰地,萬事皆待因緣俱」,這讓我們燃起了購地重建的希望。
竊謂 弘宗演教須崇淨宇,說法利生端仗精廬。本寺就要重建了, 不慧敬邀諸方善士大德,同結十方緣、共成十方事;您的發心都將化為無限的資糧與無際的效益。「然燈山」佛教叢林的完成是您我共同擘畫的藍圖,也期願與您站在這塊與佛法最接近的地方共同來努力。
佛曆二五六四年 民國一○九年歲次庚子
孟秋 大願地藏王菩薩聖誕日念佛鄉慚愧僧 煌智 於丈室拙筆撰
然燈志業
『然燈』者,發光照明之意;今云志業,乃是志願以『弘法、教育、傳戒、施藥』協助服務一切眾生為主要宗旨。
上善下嚴法師有感於人生苦短、環境無常,而眾生又不循所常,念念逐諸生滅;由是生生雜染流轉,障難之多,能敵須彌、能深巨海、能障聖道,是則倡導成立此一組織。提供十方眾生,專修淨土、專弘淨土,落實 佛之教化「將此深心奉塵剎」之叢林。
祈願此叢林能普遍推展至全球各處,普利人天;人人皆行「慈、悲、喜、捨」,守於真常,則常光現前,根、塵、識心應時銷落,爾後三世因果自明,六道輪迴自離,一真即現,最後讚淨土超勝,並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,求願往生,花開見佛,圓成道果,誓志宣化,普令群萌,破迷開悟,同歸淨域,離苦得樂。誠為『上合十方諸佛,本妙覺心,與佛如來,同一慈力;下合十方一切,六道眾生,與諸眾生,同一悲仰。』是為本山建立然燈志業之唯一理想目的。
點亮人人心中的明燈
教育乃百年樹人之大業。佛教本身即是教導眾生破迷開悟,離苦得樂,身心安穩自在的人本教育。因此佛陀也被尊稱為三界導師、人天師。我佛弟子亦唯有經由佛學教育,淬煉成解行並重,僧格健全之僧青年乃能克紹箕裘,擔當此一教化眾生之重任。
通法寺開山住持 上善下嚴法師,即體認佛學教育對於僧伽之重要,故於民國八十九年動土興建無量光殿,創建過程、歷盡艱辛,工程之艱難;乃 上蒙諸佛菩薩之庇佑,而得諸山長老、十方護法扶助,克難邁進,促使寺貌宏偉幽雅,殊堪入畫。於此猶如身臨佛地而俗慮頓消,進而忽入天然之勝境,暗合道妙也。本殿各項工程,歷時一十二載。
今幸次第完成,當先舉行聖像開光安座大典;主題命名為「然燈續明。」願藉此聖像開光因緣,將人人心中之明燈,更具體、更圓滿的加以顯現。至於其它建築,將來當酌量財力,仍繼續興建;適此因緣特紀緣起,並對於十方善信踴躍之樂捐,敬表讚佩與感謝,以此發心樂捐功德必定將獲福慧雙報,不可思議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