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
然燈語錄(一)
煌智法師 主講
2021.04.03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
-
賺錢成不了佛,賺來的財富只能用於此生。成佛就是功德財,功德財存在每一個眾生裡面,好比把財富寄在銀行,銀行就是我們的內心。功德財會愈來愈多,世間財會愈用愈少。
-
利用人類對宇宙人生神秘產生的虛擬、恐懼、希望,構成懲善揚惡的教義,使人加以信仰,這是宗教。佛教與宗教不同,沒有任何奇異、虛擬、恐怖,而是安定人心、使人覺悟的教育。
-
現在人人懷憂恐懼,世間學問不足以讓每個人,在五濁惡世的物質環境得到安然自在,種種心理慰藉之學層出不窮產生。當人心因為欲望不足,不停追求的當下,也慢慢失去知足常樂的真心,無法用真心跟眾生相處,想法和做法也就會隨波逐流。因此科技愈來愈發達,人心愈來愈迷惑。
-
懂得智慧覺悟的真理,就能度化人心,我們的內心就容易定下來,心定則正知正見,這就是佛道變化人性。
-
凡人感情用事,和則仗義執言,兩肋插刀;改天反目成仇,則捅人兩刀。凡夫把凡情當作是寶,多起樂想。菩薩的情稱為覺有情,是理智、慈悲、清淨、平等,這是等覺菩薩的境界。
-
佛教是覺悟的教學,佛陀對九法界的眾生至善圓滿的教學,跟宗教沒有關係,跟任何宗教的信仰、派別的傾向,一點衝突都沒有。學佛的好處能夠完備每一個宗教間的差異,能夠完善每一個信仰,這就是佛教。
-
佛教沒有自我,沒有眾生的貧富貴賤、男女老幼的分別,但是有原則,也就是盡自己的本分,如此學佛才真正有佛法的基礎。
-
一切眾生都有佛心佛性,這是宇宙人生事實的真相,然而我們不明瞭真相,愈來愈迷,痛苦煩惱由此而生。
-
九法界眾生皆執迷事相,迷的愈少愈淺,則苦少樂多,行善也是這些人;迷的愈多,則苦多樂少。所以行善至善,行苦至苦。迷愈深的人行苦至苦,就愈來愈苦。
-
行小善福雖未至,但禍已遠離;行小惡禍雖未至,福已遠離。所以行善遠禍,行惡遠福。
-
覺悟有三種,第一自覺,第二覺他,第三自他圓滿。自覺是自己覺悟,覺他是覺悟之後,幫助一切眾生覺悟。自他圓滿是,內心覺悟之後,幫助一切眾生也覺悟,當下與之後,內心沒有任何的罣礙而自在,這才是真正的圓滿,有罣礙就不圓滿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