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1. 學佛是離開世間俗情,而去向佛道,佛道即理智。因此學佛者要先建立起內心真正的自性與清淨,能夠以苦為師,以戒為師,以佛為師,以宗為師,以教為師,以理為師,以行為師,才是真正的清淨心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2. 每個眾生善根福德不同,教化必須因緣和合所生,如果把自己認為好的法門強行灌輸給眾生,容易自讚毀他,如果眾生無法接受認同,徒增反對與毀謗,那就是損人利己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3. 我們要懂得放下內心一切念頭,根據眾生不同的善根福德來因人施教,這就是方便多門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4. 六道輪迴是自作自受來的,造了善因有善果,做了惡業就有惡報,所以這一輩子進入六道,起貪念就墮入餓鬼道,起瞋心就墮入地獄道,起癡念就墮入畜生道。過去生有持五戒,這輩子就得人身;有修十善,將來就轉生成天人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5. 有因必有果,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關鍵叫做緣,緣是佛法的一切重要的論述,所以佛法講的是緣生法,離開這個緣,沒有佛法可以講,「離開一切法,別有自性,無有是處。」所以佛法從頭到尾都在講這個緣字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6. 人要改變命運或改造自己,就要從緣字著手。緣有善惡順逆、真假好壞,我們必須去揀選最穩當方便,能夠讓我們在這一輩子斷一切惡、修一切善的緣,便是淨土緣,淨土緣的方法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7. 念佛是不死法門,我們要時時累積善根福德的資糧,滋養智慧、信心和願力,只要努力念佛就能幫助我們增長善根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8. 我們的淨業稱為增長業,增長業必須有兩個條件,首先要持續,第二要有歡喜心。不增長業則是沒有持續去做一件事情,或是偶爾一次,缺乏歡喜心,這都關係到我們將來臨命終時的往生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9. 善根和業力決定我們將來的生命要去哪裡,在臨命終時的時候,如果善根的增長力強,那我們就不墮惡道;反之善根增長力弱,而業力強,那我們肯定墮惡道,進入六道輪迴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10. 臨命終時如果連續增長力強,業力變弱了,就能引導你去西方淨土,稱為帶業往生;反之,如果臨命終時善根力弱,不增長力的業力強,即使生平念佛多做善事,還是會墮入六道輪迴,這就是強者先牽,最後那一個念頭決定你將來生命的去處。          

  11. 如果我們現在沒有養成,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個念頭的習慣,將來就很難往生淨土。如果最後臨命終時的緣不好,業力和第八意識現前,加上定慧和念佛,更缺乏覺悟的觀念,就成為你往生西方的障礙,稱為梵行難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12. 最好修福報的方法就是發心,為一切眾生服務奉獻犧牲。福報要分享,不要占為己有,否則福報享盡,臨命終時必然墮落。福報是累加的,一加一就變二,二加二就變四,把福報分享給一切眾生,開創更大的福報,這才是真正的念佛往生淨土的關鍵所在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  13. 世間的榮華富貴、財富功名利祿不是福報,財富本身沒有對錯好壞,關鍵在於用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來使用它,如果懂得用智慧來使用財富,那才叫做真正的福報,這時財富就是功德,叫做福慧雙修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14. 佛教其他修行法門是需要經過次第的,唯有念佛法門不需要經過次第,而是頓超且圓滿的修行法門,首先,念佛法門是心性的極致,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句佛號跟我們的心境完全的相應,第二佛號功德不可思議,阿彌陀佛就是無量的覺悟,自然功德無量、德行無量、智慧無量。第三,佛力加持不可思議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15. 聖道門靠智力,淨土們靠佛力,佛力當中也包含智力,絕對不要誤以為完全靠阿彌陀佛的救拔念佛。念佛時一定要有感動的態度,我們是被救拔的人,阿彌陀佛是救拔之人,那這一句佛號念的才會感應道交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16. 不分男女老幼、聰明愚鈍,懂道理的人可以念佛,不懂道理的人也可以念佛,只要做到不懷疑、不夾雜、不間斷,持之以恆的念佛,就能增長善根,因此念佛為直捷、圓滿的頓超的修行法門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  17. 現前眾生普遍缺少慈悲心和清淨心,人與人之間信賴不足,沒有過去的純樸真誠,都被名利欲望牽引左右,每追求一分,清淨心就少一分,到頭來就離清淨心愈來愈遠。

2021.04.17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
花邊.png

然燈語錄(三)

煌智法師 主講
DSC08134_edited.jpg

心不可縱,欲不可長,志不可滿,樂不可極,樂極就生悲,志滿就凌勢欺人。因此古人說人有四不盡,用盡人敗亡,權勢不可以使盡,福報不可以享盡,便宜不可以占盡,聰明不可以用盡。

念佛以都攝六根,淨念相繼為要,如是念佛 則能契入一心不亂,證得念佛三昧,而智慧開展也。

bottom of page